法治晨报

首页 企业与法 >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力?

2024-4-13 05:26| 发布者: 法治晨报| 查看: 176| 评论: 0|来自: 中国报道

摘要: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力?△ 目前,天坛生物产品品种数量在国内稳居前列,生产的血液制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作者简介 刘亚娜国药集团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党的二十 ...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力?

△ 目前,天坛生物产品品种数量在国内稳居前列,生产的血液制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作者简介 刘亚娜
国药集团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企业强则国家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责任重大。
经济发展质量主要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指产出与综合要素投入之比,反映了资源配置状况、技术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以及经济制度与各种社会因素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在下降,同时资源环境限制约束加大,不可能无限承载生产要素投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应处理好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关系,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在推动企业经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厚植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做好“加减乘除”,引导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是提高“两个效率”,一是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表现为在生产要素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体制机制优化、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推动经济增长。
从宏观层面看,可以通过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做好“加减乘除”,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引导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加法”是要立足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大对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支持投入力度,同时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减法”则是要进一步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使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乘法”是要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创新提升治理水平,通过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创新为企业发展助力赋能。“除法”是要打造高回报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盈利业务和优势项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从管理层面看,引导国有企业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切入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前提是,把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将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纳入考核体系,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科技创新、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组织运行管理效能,促进国有企业由劳动、资本投入转向注重以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驱动,推动国有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衡量指标,不是形而上、大而化的概念,要用切实的举措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意识到,让国资监管部门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涉及到,要加快形成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形成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逻辑关系,即高质量发展是目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目标的支撑手段。目标不能大而化之,要可落地,手段不能虚化,要可衡量。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从实践层面看,通过引导国有企业牢牢把握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由之路、关键环节、根本保证,凸显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
牢牢把握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由之路,着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强化国有企业的科技支撑作用。百年大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主力军,重点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实现新突破。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展前沿和市场竞争主战场,聚焦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特别是在社会资本看不到、不敢做、不想做的关键领域,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绿色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在打造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核心技术、关键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培育现代产业链“链长”,围绕现代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原材料、技术和产品等强化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掌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任务分工协调机制、合作机制、共享机制,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核心圈”、产业发展“朋友圈”、产业升级“辐射圈”,增强韧性和竞争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有效应对极限生存挑战。
三是在科研创新体系和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以实效为导向,紧盯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在四方面给予保障,即:给经费,通过调整预算分配、引入投资合作伙伴、争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确保充足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搭平台,建立创新平台和实验室,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设施,集聚研发人才和资源,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强合作,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通过合作研发项目、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重转化,鼓励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健全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赋予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化有机融合。
打牢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人是全部生产要素中最有活力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国有企业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具备长远竞争优势和发展动能,牢牢把握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环节,就要建立完善的人才选用激励评价机制,让人才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是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激励他们不断提升技能和专业素养。
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将绩效与员工的薪酬、晋升等关联起来, 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激励机制应与个人能力和贡献相匹配,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意识。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升研发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设立人才培养计划、引入专家顾问、与高校合作等方式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加入。
四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培养人才等,及时获得新知识、新技术,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五是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岗位轮岗、交叉培训等方式,拓宽员工的视野,提升组织的整体能力。
以效率为导向,搭建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精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以效率为导向搭建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引导资源和生产要素从低效率向高效率转化。
一是精简组织层级和优化部门设置,减少冗余环节和决策层次,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决策效率。可以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方式,优化组织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二是强化内部沟通与协作,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的畅通流动和知识的共享。三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引入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工具,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搭建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率的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把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治方向。组织体系无论怎么改,不能把党的领导改弱了,把国有企业的“灵魂”改没了。加强党的建设是提升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力,增强国有企业内部凝聚力,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法宝和独特优势。
迈入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组织体系建设,要始终把握四条重要原则。一是把准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持续强化政治引领与思想武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建强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释放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让企业领导人员敢为带动企业敢干、员工敢首创,为高质量发展配置“智力引擎”。三是汇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通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职工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激发实干动力。四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防范合规风险,严肃查处“靠企吃企”等违纪违规行为,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 徐豪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法治晨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白纸坊东街2号(经济日报大厦)
法律顾问:寒冰, 监督电话:16619870096,邮箱:bjFZKX0001@163.com,技术支持:法治晨报网

手机查看请扫码二维码

返回顶部